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信息简报2015年8月
信息简报2015年8月
2015-08-19      来源:时代嘉华
一、“一带一路”:推进国际能源新治理体系形成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08-10
近年来,世界能源格局悄然变化,已经到了足以重塑21世纪地缘政治形势的新阶段。我国如何才能洞析世界能源格局变化,把握好国际合作契机,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在世界能源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也将会大大推进国际能源新治理体系的形成。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的G20峰会将是达成国际能源治理的重要时间点。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以及乌克兰危机引起的俄罗斯变局,是撬动国际能源治理体系重组的四大新变量。
王文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撬动国际能源治理体系重组的四大新变量之首。2015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一带一路”规划,希望通过从政策、设施、贸易、金融、民心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加强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从能源治理的角度看,这五大领域可以整合为金融体系、基建网络、区域治理这三个抓手,实际上就是通过能源金融、油气管网、输电走廊、能源通道、多边能源合作平台等基建与渠道,重新塑造全球能源新格局。可以这样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持续推进,正在降低美国对中东能源的依赖,2014年,美国已成为能源出口国,中东需寻求新的买家,这再次加剧了能源供应格局的改变,全球能源市场重心东移向亚洲。
而乌克兰危机的不断加深,美欧对俄罗斯实施金融与能源制裁的持续发酵,使俄罗斯财政雪上加霜,能源产量受挫,能源项目面临困境,俄罗斯逐步将能源发展中心转移向亚洲。由此也能看出,世界新能源格局重心东移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但我们应该看到,中亚、俄罗斯和亚太等国家的能源金融制度并不完善,在油气贸易本币结算、能源定价上都缺乏话语权。这就需要从能源资源投资、全球能源定价、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重新建立成熟的能源金融体系,把能源上中下游领域的能源开发中心、加工炼化中心和市场中心整合在一起,塑造符合新兴经济体未来的能源金融体系。
对此,王文指出,建立能源金融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要透过透明度高、具竞争力和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市场,共同维持能源市场稳定,而这样的体系和市场需要能源合作和完善能源治理原则等来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则认为,在宏观层面上,能源之所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合作领域,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事实。第一,“页岩革命”使美国在本世纪能源尤其是油气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对全球油气产业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也是全球油气资源富集地之一,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有利于我国布局未来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能源产业,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
第二,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主要指向优势技术出口、资源获取、开拓战略纵深和强化国家安全等战略问题。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海路进入中国,且进口渠道较为单一,而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够稳固。在此现状下,“一带一路”新增大量有效的陆路进口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第三,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国际金融紧密相连的,因此“一带一路”中的能源合作战略也和人民币国际化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油气贸易一直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为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量巨大,同时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需要借助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政治影响力来维持中东秩序的相对稳定。
同时,王义桅强调,页岩气革命已经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油气生产大国,能源自给率大幅提高。对美国而言,中东石油的战略地位急剧下降,甚至未来美国从中东事务中完全抽身也不无可能。在这种变化及预期下,中东国家急需身为中东石油最大进口国的中国来接替美国。同时,中国也需要借助与中东国家日趋紧密的油气及其他领域的投资贸易合作,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综上所述,由于上合组织成员国均在“一带一路”范围内,区域内国家出于彼此的能源互补性与维护地区安全的强烈需求,加强能源合作是必然选择。因此,未来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能源合作机制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当然,亚洲能源金融体系的重组,不可能单方面完成。需要非亚洲区域的大国合作与协调,也需要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宪章等国际组织的支持。新兴国际需要有一个表达利益诉求平台,而发达国家需要保持在能源市场上的基本利益,国际市场则需要维持一个自由竞争的规则。这些复杂的悖论都是G20领导人需要讨论的触碰点,也是重新塑造国际能源新治理体系的重要契机。”王文认为,这个契机的最好载体是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政策倡议,最好时间点是2016年的G20峰会。




二、季节性利好煤炭需求回升 煤价跌幅放缓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08-14
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煤炭等基础能源消费缺乏强力支撑,动力不足,需求整体疲软,2015年以来,煤炭市场一直不乐观,8月12日下午最新消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411元/吨,环比上期下降1元/吨。
季节性利好煤炭需求回升 煤价跌幅放缓
本期部分港口动力煤价格保持稳定。以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来说,在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天津港和黄骅港主流成交价格分别报收405-415元/吨、405-415元/吨、405-415元/吨、405-415元/吨、405-415元/吨和410-420元/吨,在全部六个价格采集港口的交易价格区间均与前一个报告期持平。
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学刚分析认为,7月下旬以来全国各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降温用电负荷的增加,催生了电煤日耗水平提高,主要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逐渐趋于合理,不仅舒缓了上游集散地区煤炭价格的下行压力,也适当冲抵了大型煤炭企业在本报告期内降价促销行动对市场煤价的冲击,是本期价格指数跌幅放缓的主要原因。
7月中下旬,受到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6月份产销数据双双下降,销售压力之下,大型煤企变相降价促销,或下调部分煤种价格,或扩大优惠力度的影响,煤价下降幅度增大。7月下旬以来,江苏、江西、南京等多地高温刷新电厂发电负荷,煤炭需求有所回升,季节性利好,促进煤价跌幅放缓。
未来煤市喜忧参半,一方面,入伏以来的持续高温被降雨和台风打断,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已于8月8日22时10分在福建莆田登陆,并对福建、浙江、江西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台风已转移至安徽等华东地区。受到台风的影响,预计后期电煤需求将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汇率走弱,将提高进口煤炭采购成本,增加煤炭进口商的采购风险,压缩进口商的利润空间,将冲击本来就利润甚微的进口煤炭市场,将导致国内进口煤数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对于缓解国内煤炭供需失衡有一定的作用,利好国内煤市。预计后期煤价或将继续震荡寻底。




三、“一带一路” 中国光伏再迎出国热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08-13
光伏新机——大战略“一带一路”
今年我国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中国光伏行业的新机。
在新常态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际上这个战略也是在未来“一带一路”的整个共建当中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一带一路”,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这将为我国光伏行业走出去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约占全球的6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近30%,随着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空间比较大,对新能源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
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等产生正效应。能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领域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成本正日益接近常规化石能源,预计未来5年,光伏发电的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因此,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得到深入,我国光伏产业将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均可得到新的提升。
提前布局——光伏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目前,中国光伏产能已占到全球70%,在科研领域也全面领先,中国制造依托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正在全面向中国创造转型。转型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正积极探索向全球输出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和商业理念,推进全球光伏平价上网。恰逢其时,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中国光伏企业布局全球的新征程,众多光伏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在这样的形势下,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联合倡议,集结中国光伏产业链上主流企业,争取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开拓光伏新兴市场,联合中国光伏上下游企业去海外建立光伏产业基地,与各大新兴市场结盟友好型贸易合作伙伴。
光伏龙头企业协鑫集团先行先试,已成立海外事业部,积极与北美、印度、北非等政府机构沟通,计划成立海外产业园发展基金。
海润光伏进军印度市场
颇受关注的海润光伏也不甘示弱,海润光伏先是对外宣称设立海润光伏印度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半成品及其他应用产品的研发等,之后又发公告称,海润光伏印度有限公司、海润光伏新加坡有限公司将在印度新德里合资设立海润光伏电力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及研发,光伏项目投资。更引人关注的是,今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上海并接见19位工商界代表,其名单中海润光伏董事长杨怀进赫然入列,这些足以说明海润光伏早已布局“一带一路”,在印度市场吹响了“翻身仗”集结号。
此外,光伏产业链上各企业代表天合光能、阿特斯、新日光、阳光电源、江苏爱康、信义光伏、苏州中来光伏等一同签署“光伏产业国际合作宣言”,表示愿意携手共进,一起开拓海外市场,抱团共赢。
万事俱备——待以更开放的心态大胆走出去
中国光伏行业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很多的挑战,也遭受了很多质疑。经历3-4年的挑战或洗牌后,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品牌、标准上,皆站在了世界领先地位。
有一些国家的企业,由于技术、管理、投资遇到了困难。神之石被淘汰,但是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没有改变。“一带一路”上大规模使用太阳能是一个基础,因为中国光伏有科技和产业的支撑。因此,光伏行业是中国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发展重要的支撑,中国光伏未来会走向千家万户,走向沙漠,走向所有人,每个人和光伏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途径国家的发展需要能源,需要基础建设,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需要资本,而中国已经累积了这样的能力和实力。中国企业,特别是作为王牌制造业代表的光伏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那些国家有需求,有市场,有潜力,国内企业就要充分地利用可得的资源,以更开放的心态大胆走出去。




四、发改委: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等新模式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08-12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两高”行业保持较低增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积极推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继续保持较快下降,节能减排的有利因素正在积聚发力,节能减排进展总体顺利。
一是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上半年,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1%。从高耗能产品产量看,上半年,焦炭、烧碱、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4%、1.9%、5.3%、4.2%。
二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能效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火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319克/千瓦时,远超“十二五”末达到325克/千瓦时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1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3%。以浙江省为例,今年1—5月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单耗同比下降,下降面超过8成。
三是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下降5.8%,天然气、原油保持平稳增长,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据国家能源局统计,上半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8.7%,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分别增长5.7%、6.4%、24.5%和26.8%,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了能源结构调整。
四是节能环保产业酝酿较大突破。行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速,比如上海市2014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778.3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一倍,其中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368.54亿元。产业集聚发展势头明显,涌现出一批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区,为消费者打造节能环保一站式服务,提供诊断、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等一条龙服务,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商事、上市等优质服务,培养集聚了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以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为核心任务,推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做好2014年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现场考核结果的应用,对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度大的地区开展专项督查。加强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及时按月发布各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完成50项节能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发布空调、冰箱、平板电视产品领跑者制度细则。推动制订能评条例,明确能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形成能评闭环管理。
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做大做强。印发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等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出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布《国家鼓励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2015年版)》。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率先突破战略,推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修订《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推动水污染防治有关工作。
四是完善经济政策。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脱硫脱销除尘电价等政策,取消地方擅自出台的优惠电价。开展节能减排重大技术试点示范,支持创新性技术推广应用。努力破解节能环保市场的行业和地区垄断、保护,建立全国统一、公平透明、监管有效的市场体系,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建设。
五是加强节能环保执法监管。严格落实新修订的《环保法》,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明确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数据的开发,鼓励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等新模式,努力构建“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体系。




五、碳排放交易草案将提交审议 节能环保业享政策红利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08-11
发改委网站10日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条例的出台将从法律层面提供保障,有助于各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据机构测算,按照中美气候减排声明,我国“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排放峰值,倒逼国内碳交易市场加速启动,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从事减排技术、减排设备和碳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有望迎来市场扩展机遇。
据介绍,发改委气候司7月29日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听证会,重点就涉及的新设行政许可问题进行探讨。气候司介绍了草案的起草背景,并就涉及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管理制度、碳交易核查机构资质认定两项新设行政许可作了说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是落实我国碳排放峰值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法对企业碳排放配额实施有效管理、对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必要的资质认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才能顺利运行。
按照中美气候减排声明,我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碳排放目标的倒逼下,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处于加速建设阶段,清洁能源企业通过获得碳指标收益,借助于碳排放权价格上升的推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可再生能源份额,为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数据显示,我国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两年到三年,这些试点从机制建设、法制建设、规则建立、交易平台建设等都已完成,并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已陆续上线交易,总体起步较为平稳。截至今年3月31日,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累计成交量约2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13亿元。下一步发改委将在7个试点省市基础上,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在2016年开始运行。
据机构测算,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第一阶段现货市场交易额在27亿至50 亿元,考虑到欧盟现货仅占到总交易量的5%,因此在市场成熟以后,我国碳交易将迎来千亿级市场空间。
公司方面,爱康科技为民营光伏龙头,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边框和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并积极布局碳排放领域。其通过收购碳诺科技股权、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利用光伏电站资产优势,涉足碳金融领域。置信电气主营非晶合金变压器,节能效果明显,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电网。旗下碳资产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重点发展碳资产开发和碳交易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碳交易服务商。




六、如何实现光伏大棚农光效益双丰收?
来自: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08-14
广阔农村机遇无限-----光伏与农业相结合本来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传统农业可以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光伏可以有更多的利用空间。但是笔者观察到的却不是憧憬中的那么美丽。某设计院设计的河南某山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其实就是假借种蘑菇圈了一大片山地。某国企江苏的1000亩农业大棚已经并网发电,但是大棚地下却是野草……
西北的地面电站的配额审批越来越难,并网后限电越来越严重。2013年以来大型项目渐渐往中东部倾斜。假借农业项目圈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90%的项目是按“种蘑菇”申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搞光伏和搞农业跨界太大,大部分光伏人都不懂农业。大家片面的认为“种蘑菇”可以不用考虑光照,电池组件可以满铺,是非常适合光伏的“傻瓜农业”。
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定义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光、磁、热等物理技术操控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其生长发育,使传统农业摆脱对农药、肥料、抗生素的依赖。更加重要的是拜托自然环境的束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温室。
1.1什么是温室、大棚
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在名称上温室和大棚没有分别,日光温室俗称暖棚。日光温室东西北三面都有保温结构,朝南面用采光农膜覆盖。夜间用卷帘机放下棉被进行保温。冬季日间,棚内温度大于棚外温度15-20℃。夜间棚内温度大于棚外温度5-10℃有利于反季节蔬菜瓜果的成长。
大棚又称为冷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部用采光农膜覆盖,没有保温结构。冷棚可以设计成大跨度大面积,有利于工厂化种植。
常见的温室最大的面积2亩,约1200-1300平方米;常见的大棚面积可以做的很大,笔者见过的最大的联栋大棚占地面积有6.2亩4200平方米。
根据全国各地气候和地质条件,各地适宜建设的蔬菜温室大棚可分为九类(包括八种温室和一种拱棚):山东棚型、华北棚型、高寒棚型、高原棚型、极寒棚型、中原棚型、江淮棚型、江南棚型、华南棚型。
1.2温室和大棚的经济对比
笔者有朋友在沈阳、大连一带从事欧洲樱桃(甜樱桃)种植。甜樱桃原产于西亚和欧洲等地,适应比较凉爽干燥的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对甜樱桃生长不利。冬季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0,过低的温度会引起大枝纵裂和流胶。另外花芽易受冻害。在开花期温度降到-3℃以下花即受冻害,所以在发展甜樱桃时,不宜在过分寒冷的地区。
2014暖棚(日光温室)大樱桃从4月初起陆续上市,前期优质红灯、美早价格每斤在80元,红灯、先锋早期一般价格在每斤50元左右,中期价格每斤在35元左右,后期价格每斤在20元左右,平均亩产量为1400斤,平均价格为32元,每亩毛收入44800元。
冷棚(联栋大棚)栽培大樱4月底5月初起陆续上市,前期价格每斤48元,中期价格每斤32元左右,后期价格每斤27元左右,今年全区平均亩产量为400斤左右,平均价格在24元左右,每亩毛收入9600元。
可见日光温室在冬季的优势大于联栋大棚。
2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阳光、温度、水、空气湿度、土壤中的养肥、空气中的气体成分。阳光和温度对作物的影响最大。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直到不再增加。光合速率可以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CO2的吸收量越大,表示光合速率越快。
植物中都含有叶绿素α的存在。叶绿素α对太阳光有两个吸收高峰,分别是440纳米附近的蓝区和680纳米附近的红区,一个位于蓝光区域,一个位于紫光区域。而对于处在500-600纳米之间的绿光吸收的甚少,所以我们看到的植物基本上都是绿色。
2.2温度对作物的影响
植物的生理活动、生化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一般而言,温度升高,升理生化反应加快、生长发育加速;温度下降,生理生化反应变慢,生长发育迟缓。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植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长逐渐缓慢、停止,发育受阻,植物开始受害甚至死亡。
2.3光伏大棚的认识误区
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两个因素。电池组件安装在大棚上以后,温度和光照都受到了影响。我们通常认为,植物的的光合作用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光伏大棚里尽量种植喜阴植物,或者直接种植蘑菇。往往都忽略了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本文的2.1节指出,“叶绿素α对太阳光有两个吸收高峰,分别是440纳米附近的蓝区和680纳米附近的红区,一个位于蓝光区域,一个位于紫光区域”。其实这个区域的光谱是可以人为模拟出来的。市场上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植物生长灯。
3现代集约农业
3.1植物生长灯
植物生长灯是种特殊的灯具,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用灯光代替太阳光给植物生长发育环境的一种灯具。
把这种高效光源系统应用到大棚、温室等设施等农业生产上,一方面可以解决日照不足导致蔬菜口感下降的弊端,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冬季大棚茄果类蔬菜提前到春节前后上市,从而达到反季节培植的目的。
做为补充光照,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增强光照,可以延长有效照明时间。无论在黄昏或是夜晚,可以有效延长和科学控制植物所需要的光照。在温室或植物实验室,可完全替代自然光,促进植物生长。
目前国内已推广运用较多的就是植物生长灯是一种荧光光源的补光灯,较为节能,而且发光光谱可按植物所需进行科学搭配。目前主要有两种被广泛运用,就是蓝光与红光的植物生长灯,因为对植物光合作用来说,红光与蓝光是光合效率最高的两种可见光,运用这两种光源,在同样耗电量情况下,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光转化率大大地被提高。LED植物生长灯国外植物工厂内已被大面积使用。
3.2立体无土栽培
立体栽培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的生存发育都离不开太阳,植物的总干物质90%以上是来自光合作用,只有5%~10%来自土壤。目前世界各国的光能利用率只有0.3%~0.4%,如果我们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1%~2%,产量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光合产物的总量主要受叶面积、净同化率、光合作用时间的影响。其中叶面积最重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蔬菜群体的叶面积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但平面栽培叶面积增加有限,超过了一定限度,互相荫蔽反而减产,如果立体栽培,分层利用空间差,叶面积系数可达土地面积的5~6倍,产量即可大幅增长。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在蔬菜生产上,具有产量高、早熟、省水、病害轻,可以生产无污染的优质蔬菜等优点。据试验,每生产1公斤蔬菜所用的营养液的成本只需几分钱。城市居民可利用阳台、屋顶无土栽培蔬菜,方法简便、效益大。
3.3冬季加温与夏季降温
3.3.1冬季加温
长江以北地区冬季夜间温度很低,普通大棚棚内温度只比棚外温度高大约5℃。由于光伏大棚白天吸收了太阳能的能量,所以光伏大棚的温度比普通大棚温度低,如果种植反季节蔬菜,越冬蔬菜。需要给棚内加温。
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在棚内使用普通的煤炉子,一方面可以加温,另一方面可以补充二氧化碳。这种方式适合小面积的大棚。缓解寒流、霜冻等气象灾害及阴天无光照的不良天气对大棚作物正常生长的影响,可用暖风机。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使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
3.3.2夏季降温
在夏季,打开窗户和通风口,可以促使外部气流涌入,及时更换温室中的空气。在外界气温不高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但是酷热的夏季,并不能起到有效的降温目的。比如:初夏室外温度30℃是,棚内温度往往在45℃左右,这时就需要冷却降温。喷雾降温设备利用蒸发降温的原理,通过产生超细颗粒水雾,吸收周围区域内的热能,及时蒸发,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是理想的新型降温设备。喷雾降温设备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传统的大棚夏季需要用黑色遮阳篷,但是光伏大棚组件遮挡了部分太阳光,所以不适合使用。
如果只用光伏农业的名义去圈地,那就是本末倒置。时间长了不但会被行业淘汰,而且也会对整个光伏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花一些与农业研究机构合作,(全国各个省和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农业研究院所,比如江苏省农业研究院下辖的蔬菜研究所,就是全国最有名的设施农业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但会带动传统农业往集约方向发展,也会获得巨大的农业收益。民以食为天。




七、光伏电站发展的未来趋势
来自: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08-14
能源结构调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环境保护成为社会问题,未来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趋势不可逆转,光伏电站未来的发展趋势为:
1、光伏电站应用与产业融合的趋势
随着光伏电站的大规模扩建,优质的电站建设土地资源出现稀缺,电站综合收益需要提高,光伏电站出现与第一产业融合的趋势。例如,人造太阳多层高密度无土种植工厂,采用新型节能光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采用多层叠加的立体植物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再如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棚顶安装光伏电池或集热器,柔性透光,适合于某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也能实现工业化和土地的高效产出。光伏与尾矿治理、废弃的采矿塌陷区循环经济建设或生态综合治理相结合,使得废弃土地得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光伏与传统水处理市政设施相结合,通过光伏水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水处理成本和单位水处理的碳排放。
2、能源互联及多能互补的微电网趋势
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在现有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电力互联共享网络。能源互联网具有由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量供应来源的特征,分布式能量收集和存储的特性,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的特性等。随着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比例的提高,要求电源侧具备更大的调节能力,分布式储能将得到普及,主动式配电网也将应运而生。太阳能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储能互补发电,并与负荷一起形成既可并网、又可孤网运行的微型电网,将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应用形式,既适用于边远农牧区、海岛供电,也适合联网运行作为电网可控发电单元。
3、分布式能源趋势
与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光伏发电与工商业用电峰值基本匹配,因此光伏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更适用于分布式应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在于其经济、环保,能够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以及解决边远地区用电等。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一般较小,初始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能够实现就近供电,对大电网、远距离供电形成有益的互补和替代,未来发展到一定比例时能够有力促进微网的建设发展。随着电力配售点领域的改革,如直购电、区域售电牌照的发放,分布式能源电站也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八、地方政府通过本地补贴及领跑者计划等推动光伏电站投资积极性
来自: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08-14
中东部地区的地方补贴
经光伏们调查,目前出台地方补贴的主要为中部、东部及南方地区。这些地区的日照条件相比西北部地区差很多,因此光伏项目的收益同样比日照条件好的地区低很多。以地面电站为例,仅从有效日照小时与标杆电价比较,新疆地区和江苏地区的有效日照小时数比为1.6:1,而电价比为0.9:1,在电站装机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收益比为1.44:1。对收益率敏感的光伏电站势必在优质地区才有投资动力。因此,相对富饶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少数财政状况优良的中部地区纷纷出台的地方补贴以支持光伏电站的建设。


但部分地区的本地补贴并不是谁都能享受的。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补贴所面向的电站容量有限,另一方面执行的前提是使用本地的产品。山东的补贴并非面向该省所有电站,据光伏们了解,虽然该省已经将国家分配的指标下放给各市,光伏项目只要拿到市级备案就能享受国家补贴,但是如果一个电站还要拿到山东省额外的0.2元/千瓦时补贴,则还需要省发改委的备案。据了解,大约只有200MW的电站在2015年能享受到这部分省级补贴。
江西、河北等地则要求使用本地产品作为拿到本地补贴的前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商表示,“地方补贴对项目收益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直接决定了是否要投资,而使用本地产品也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本地的供应商并不在我们的供应商名录中,而这些产品的质量风险我们也不好控制。”地方补贴来自于地方财政,而地方产品的销售可以给地方财政带来收入,虽然有相应的逻辑关系,但对于行业并非是一个良性推动。
从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信息简况来看,出台地方补贴的地区往往电站投资动力更强。以分布式为例,浙江新增200MW、江苏新增150MW、山东新增120MW、江西新增60MW、上海新增50MW,这些分布式装机量大的区域基本都有地方补贴,地方补贴成为了推动分布式发电的强劲动力。
在有限的日照资源下,地方补贴的推动将使那些采用高效组件的项目获得更高的收益。山东济南积成电子屋顶的1MW分布式项目采用了乐叶光伏的单晶组件,该项目的EPC供应商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表示,其所有分布式项目均采用275瓦的单晶组件,从积成电子的项目看,发电量比用普通多晶提升7%的发电量。在装机投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7%的增发电量将使收益率相对更稳健。丁文磊选择在其所有分布式项目中采用高效的单晶组件。
地方补贴的核心是推动地方光伏项目投资的积极性,目前看这种推动力已经从装机量上实现了,并且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至于2016年地方政府如何对补贴下发的机制进行细化、强化,或许门槛效率和领跑者计划将成为关注的重点。
通过领跑者增加地方竞争力
在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出台的《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国家和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设施上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上述文件中并未强制要求享受地方补贴的项目必须使用符合领跑者计划的产品,只是鼓励“优先采用”。光伏们向部分省市的发改委部门致电询问,包括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等地在内的省发改委相关部门均表示,在2015年的项目中还没有开始把是否采用符合“领跑者”计划的产品作为是否给予地方补贴的考虑要素。但大同市领跑者示范基地如火如荼的招标场面已经让部分市级主管部门动心,根据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性政策导向来看,如果国家能源局继续出台关于领跑者计划的实施细则,那么在大同示范基地的标杆性示例启发下,光伏们预计,2016年很多地方政府将会强化对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地方补贴也可能更多的向领跑者计划产品倾斜,全国还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领跑者示范基地。
此前在大同市申报国家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同时,山西运城市也在进行同样的规划和申报,这座位于黄河边的城市是以“滩涂治理+光伏电站”的方案进行申报的。山西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之所以运城最终没有申报成功,阻力来自水利部黄河委员会不同意在黄河滩涂地区建设光伏电站。
目前江西某地级市的市领导及发改委领导正与国家能源局沟通,希望申报一个领跑者示范基地,该市计划在其林地中打造“林光互补”的光伏电站,并采用满足领跑者要求的相关产品。据光伏们了解,该地级市在将向国家能源局提交领跑者示范基地的申请,预计2016年上半年能获得批准。
另外,从地方政府角度考虑,如果能够率先在本地使用达到领跑者标准的高效产品,相比于普通产品来说,能进一步减少本地资源浪费,譬如土地资源及其他配套资源。地方财政的补贴支持最终能否真正发挥效果,不仅体现在度电补贴和装机补贴中,制度的设定更为重要。




九、“一带一路” 中国光伏再迎出国热
来自: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08-13
光伏新机——大战略“一带一路”
今年我国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中国光伏行业的新机。
在新常态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际上这个战略也是在未来“一带一路”的整个共建当中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一带一路”,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这将为我国光伏行业走出去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约占全球的6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近30%,随着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空间比较大,对新能源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
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等产生正效应。能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领域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成本正日益接近常规化石能源,预计未来5年,光伏发电的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因此,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得到深入,我国光伏产业将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均可得到新的提升。
提前布局——光伏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目前,中国光伏产能已占到全球70%,在科研领域也全面领先,中国制造依托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正在全面向中国创造转型。转型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正积极探索向全球输出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和商业理念,推进全球光伏平价上网。恰逢其时,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中国光伏企业布局全球的新征程,众多光伏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在这样的形势下,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联合倡议,集结中国光伏产业链上主流企业,争取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开拓光伏新兴市场,联合中国光伏上下游企业去海外建立光伏产业基地,与各大新兴市场结盟友好型贸易合作伙伴。
光伏龙头企业协鑫集团先行先试,已成立海外事业部,积极与北美、印度、北非等政府机构沟通,计划成立海外产业园发展基金。
海润光伏进军印度市场
颇受关注的海润光伏也不甘示弱,海润光伏先是对外宣称设立海润光伏印度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半成品及其他应用产品的研发等,之后又发公告称,海润光伏印度有限公司、海润光伏新加坡有限公司将在印度新德里合资设立海润光伏电力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及研发,光伏项目投资。更引人关注的是,今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上海并接见19位工商界代表,其名单中海润光伏董事长杨怀进赫然入列,这些足以说明海润光伏早已布局“一带一路”,在印度市场吹响了“翻身仗”集结号。
此外,光伏产业链上各企业代表天合光能、阿特斯、新日光、阳光电源、江苏爱康、信义光伏、苏州中来光伏等一同签署“光伏产业国际合作宣言”,表示愿意携手共进,一起开拓海外市场,抱团共赢。
万事俱备——待以更开放的心态大胆走出去
中国光伏行业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很多的挑战,也遭受了很多质疑。经历3-4年的挑战或洗牌后,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品牌、标准上,皆站在了世界领先地位。
有一些国家的企业,由于技术、管理、投资遇到了困难。神之石被淘汰,但是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没有改变。“一带一路”上大规模使用太阳能是一个基础,因为中国光伏有科技和产业的支撑。因此,光伏行业是中国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发展重要的支撑,中国光伏未来会走向千家万户,走向沙漠,走向所有人,每个人和光伏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途径国家的发展需要能源,需要基础建设,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需要资本,而中国已经累积了这样的能力和实力。中国企业,特别是作为王牌制造业代表的光伏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那些国家有需求,有市场,有潜力,国内企业就要充分地利用可得的资源,以更开放的心态大胆走出去。




十、首个光伏资源撮合交易平台推出
来自: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08-12
分布式光伏领域有两大痛点:一是难寻优质的屋顶资源,二是融资问题难解。针对于此,深圳市普乐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航禹太阳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于7月31日正式推出“全民光伏PV Plus”互联网平台(公测版),被称为国内首个光伏资源撮合交易平台,欲以“互联网+分布式光伏”的模式,将优质的屋顶资源和专业投资商对接起来。
“有人有屋顶资源想租出去或自己做分布式光伏电站,却苦于没有投资商,而有些投资商想投资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普乐士常务董事兼首席运营官、全民光伏联合创始人刘杨在发布会上介绍,全民光伏就是撮合二者的中介平台,希望最大限度地消除双方信息不对称。
“当然并非每个普通人家里都有大屋顶,但也绝不是只有住着别墅的富人才能玩得起。”普乐士首席执行官、全民光伏联合创始人欧文凯说,全民光伏即“全民推荐光伏”,如果自己有哪位熟人有合适的屋顶资源,可以通过全民光伏平台进行推荐,自己也就成为了中介,赚取中介费。
除了推荐者(中介),参与全民光伏平台的还有投资建设屋顶光伏电站的企业(投资商),以及安装服务商。这三类参与者均需要注册登录全民光伏平台,此外,投资商和安装商还需要认证升级,确保其资质。当然,仅仅实现平台的资源匹配功能尚不足吸引优质屋顶业主及专业投资商。
“针对目前分布式光伏融资难、投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平台提供互联网金融增值服务,引入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为用户服务。同时,平台撮合光伏屋顶资源交易还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屋顶勘察、方案设计、贷款、电站质量监督和监控。”刘杨介绍,“目前第三方机构TUV南德、平安财险、人保财险、江苏银行、平安银行等均已入驻平台”。
全民光伏虽然是国内首个光伏资源撮合交易平台,但并非第一个能源互联网“吃螃蟹者”。在发布会上,全民光伏也被拿出来和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公司(SPI)推出的绿能宝进行对比。
据介绍,绿能宝主要是为投资者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搭建一个高效、直接的融资租赁桥梁,全民光伏面对的则是推荐者(屋顶资源)与投资商(融资)。
“绿能宝做光伏金融,属于产业后端,全民光伏则做前端。”欧文凯说,后续或与绿能宝展开具体合作。
“接下来半年时间,全民光伏最大的工作就是全民找屋顶。”刘杨在发布会上说。这也显示出该平台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即民众对光伏屋顶的概念并未得到普及。
记者了解到,全民光伏联合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光伏专委会一起开展“光伏科普大篷车”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新园区做分布式光伏路演,希望通过这种地推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光伏。




十一、电站运维是“互联网”+在光伏产业价值切入点
来自: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08-12
从“互联网+”概念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报告出现起,各行业就掀起了一场结合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产业发展探索和讨论。作为辅助手段,互联网可以赋予光伏产业一双助飞的翅膀;不过光伏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源,仍是对光伏系统自身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光伏产业的核心仍是提升系统效率和电网友好性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成绩斐然。高速成长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摸索解决,但是,留给光伏产业的核心的问题只有两个:如何让光伏发电更高效?如何让享用光伏电力更便利?
第一个问题就是系统效率的提升,当前的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不到20%,组件发出的直流电到并入电网的交流电的转换效率约80%,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个问题就是电网友好性,通过技术发展克服太阳能间歇性对光伏发电的影响,在电能指标上达到传统能源的标准,才能真正融入公共电网而为生产生活便利享用。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研究和解决,还是得依靠产业自身在光伏系统优化、关键部件研发等创新工作。
光伏电站一旦建成,最理想的状态也是保持可行性报告中的发电效益,能改变的参数几乎没有,后期发现的重大缺陷也只能通过重复投入纠正,互联网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保障发电效益,最关键的还是早期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质量把控,这也是产业发展、电站投资的核心所在。
电站运维是“互联网+”在光伏产业的价值切入点
光伏电站的运维,是在百亩范围内检测维护成千上万的器件设备,而且人力资源有限。这是施展信息化技术的天然平台,业内企业在升级“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时,不约而同都以此为突破口。
其实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与通讯技术结合紧密,电站需要在短时间内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并协调电站范围内数以万计的器件设备以最优的方式执行,本身就是对通讯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如果对电站运维的“互联网+”还只是停留在电站内某一线路松动的实时定位,那就只是对已有模式和功能的重新包装和概念炒作,并没有发掘到融合“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大数据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结合海量的电站运维历史数据库,对比实时所收集电站运维信息,实现亚健康状态的诊断和维护提示,和异常表现的快速专业分析,才是“互联网+”在电站运维的真正优势融合。光伏运维企业应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如果对所采集的数据没有筛选、没有对比分析,再先进的通信技术也只是数据通道。
“互联网+”给光伏产业带来的更大空间在于未来的电站资产化和能源交易
作为光伏产业的下游环节,光伏电站本质上还是一种投资行为,除了当前的自发自用和对电网售电以外,未来在碳排放交易、能源交易等方面都有可观的投资前景。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价值,是拉动光伏产业最有效的方式。跨界融合大数据的“互联网+”,将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便利交易、电站资产评估,是光伏实现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是业主对光伏电站实现资产管理的重要平台。
具备资产管理、金融投资功能的大数据收集和平台建立,将是光伏产业“互联网+”的未来价值点之一。有了适合金融的大数据,就可以逐步推进光伏电站发电量收益保险、电站资产及收益评估等,为进一步的投资资产的可流动性提供基础,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和大数据特征来实现。
越是跨界,光伏企业就越要牢牢把握产业的核心和自身的价值,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提升系统发电量和电网友好性,通过完善丰富数据库提升故障预判和运维能力。不能不切实际的舍本逐末,迷失创新的重点和方向,片面指望自动化手段和跨界思维会给光伏带来巨大效益。特别是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起步,很多新进入者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多元投资主体,对光伏产业的理解还很感性。因此,光伏主流企业更应该注重务实、客观、和对行业的健康引导。
对于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其专注于光伏系统研究近二十年,全球累计应用超过17GW,是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核心产品光伏组串逆变器和集中逆变器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转换效率超过99%。2015年推出的智慧光伏云,是集团级光伏电站运维平台,设计容量100GW,2015年预计将接入3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