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信息简报2015年10月
信息简报2015年10月
2015-10-28      来源:时代嘉华

一、打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迫切性不断增强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10-19

在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户”中,包括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和建筑耗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打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迫切性不断增强。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推动起来并不顺利。推行遇阻的主要原因一是安装和预留太阳能增加了开发商的建筑成本,二是太阳能的使用效率及外挂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

为此,太阳能光热企业四季沐歌与美国GDM公司签约技术合作协议,加大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创新研发力度,推进太阳能产品到建筑部品的转变。四季沐歌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张晟耀表示,未来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不是在现有的建筑上安装太阳能,而是让太阳能从产品变成建筑部品,像门和窗一样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融入到楼体的规划设计中去。

GDM合伙人柯谨则指出,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讲,太阳能厂商需要与住宅设计、房地产开发结合,从用户角度设计产品,从外挂部件升级为建筑部品,使之真正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北京光伏充电站首尝PPP模式钱景光明 路途坎坷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全球最大的光伏充电站落子石景山区,预计年底建成,这也是北京首个引入PPP模式的光伏充电站,故引发外界对这一领域“钱景”关注。昨日,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自信公司”)和北京富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电科技”)共同合作建设的光伏超级充电站正式启动,业内普遍认为,通过PPP模式,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将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进而共同求解行业种种难题。

  光伏充电站巨无霸年内建成

  据悉,石景山的光伏超级充电站兼具新能源充电和立体停车功能,项目外形形似太空飞船。充电站总投资达1500万元,将建设50根充电桩,建设占地约500平方米,通过立体停车设计建成后可以提供约30个停车充电位。此外,整个充电站的能源将全部由太阳能提供,每日可满足80辆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富电科技董事长庞雷介绍,光伏充电站将能满足市面上大部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国产、日系和欧美等三大车系电动车都可以在这个充电站内实现充电。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石景山的光伏充电站计划年底建成,届时,它将成为继朝阳华贸中心充电站之后,北京市最大的光伏超级充电站。此前位于华贸中心的北京市首个光伏充电站,一天的发电量能让7辆左右的纯电动车充满电。与以前相比,此次充电站的建设规模有了大幅提升。

  在推进石景山超级光伏充电站项目的同时,富电科技在西客站、西红门、北大万柳等地还有17处充电站也正施工建设中。截至今年底,共计会有1500个充电桩完成施工开始运营,并真正实现距离市中心5公里以内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PPP”模式求解落地难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石景山超级光伏充电站是在政策指导下,京城充电设施建设首次运作PPP模式。据了解,近期,首钢集团携旗下的北京首钢基金有限公司、北京首嘉钢结构有限公司、首自信公司与富电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成“资本+产业”联合体,通过PPP模式参与北京市新能源充电+立体停车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在政府的协调下,富电科技作为民营资本快速将项目落地,与首自信公司合作,开始施工建设,首自信公司则拿出自己的自用地来建设超级充电站。

  “年初,公司在建设华贸中心光伏充电站时,这类充电站的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了”,富电科技相关负责人称,“但由于北京用地比较紧张,政府很难腾出单独的土地建设大型充电站,因此光伏充电站频频遭遇土地短缺难题,即使能够艰难落地,规模一般都不大。”而此次通过PPP模式,由首自信公司拿出自用地,充电站建设规模才得以扩大。

  而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的项目合作,由于有政府基金的引导和支持,在建设充电站上面临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少, “和首钢签署协议后,富电科技将在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充电桩建设工作,计划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建更大光伏充电站,拟不断刷新光伏充电站的规模纪录”,富电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钱景光明 路途坎坷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通过PPP模式,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将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提高北京市新能源充电和立体停车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运营服务水平,有助于同时解决首都停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两大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据悉,首钢和富电科技双方合作建设的首批项目计划包括亦庄E16地铁公共停车设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停车场、首钢居民小区停车楼等10个,共同建成立体停车库充电桩400个,立体车位4000个。至2017年计划投资70亿元,建成充电桩5万个,立体车位15万个;至2020年计划建成充电桩15万个,立体车位40万个,总投资规模约200亿元。

  尽管通过PPP模式的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市场的阻力逐渐变小。“但充电接口标准的不统一依然阻碍充电桩市场的发展”,庞雷说。充电接口国标迟迟未出台,导致国内已经建成的大批充电桩因为充电接口的不兼容而利用率低下。

在充电市场向社会资本放开后,充电桩的建设主体进一步多样化,除了国家电网、整车企业,还有富电科技、特锐德等充电桩设备以及运营商,但无论是公共充电站还是企业自建充电桩,都出现因为接口不统一而导致资源浪费。在庞雷看来,国标滞后带来的后果绝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资源浪费,还可能是中国在国际电动车产业的竞争中丧失竞争先机,需要加快国标的进程。



三、质量与标准:光伏行业呼唤系统化规范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今年1-9月,中国多晶硅产量已达10.7万吨,同比增长9.1%,电池组件产量31GW,同比增长32%;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约10.5GW,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8GW。”10月13日,在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用这样一组数据揭示了中国光伏行业持续回暖的现状。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对外出口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总额为76亿美元,中国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光伏总量至少达到13100GW。

  然而在产业规模高速扩张的背后,光伏产业在质量控制、行业标准、规范化管理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25年之争:技术水平与人为因素

  今年3月,工信部公告了最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要求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1年内分别不高于2.5%和3%,25年内不高于20%;薄膜电池组件衰减率在1年内不高于5%,25年内不高于20%。

  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装置,光伏组件的可靠性足以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比照规范条件,现行的光伏组件能否达标,维持25年的使用寿命,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光伏行业大发展的2005-2011年间,由于多晶硅材料供应紧张,行业内确实一度出现多晶硅滥用的现象。回收材料、高杂质材料甚至废电池片被部分应用到产品当中,在一些质量管控不严的公司中,组件运行2-3年甚至会衰减40%-50%。”在10月12日举办的2015光伏领袖峰会质量与标准论坛上,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这样解释早期光伏组件不达标的情况。

  单纯就材料性能而言,李振国认为,光伏组件“完全可以使用25年甚至50年”,而近期出现的一些组件可靠性下降的情况,可能还是技术层面的新问题。 例如硅片隐裂问题,10-20年前硅片的厚度基本在500微米,而目前主流的材料厚度普遍在180微米、190微米,如果工艺处理不当,确实容易导致隐裂。另一方面,根据海外一些大规模兆瓦级商业电站的运行经验,欧美地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建的绝大多数电站目前都在正常工作,且衰减率大多在12%-13%左右。在李振国看来,“这其实跟人为控制和质量意识相关,并不是技术本身固有的一些问题” 。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志强则坦言,由于相关标准尚未形成系统,部分满足认证标准的组件也难以完全保证25年的使用寿命。“整个行业要重视25年标准的建立,要从团队建设、测试系统构建等方面全盘考虑,使得建构的标准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

  长期户外验证缺失

  光伏组件所处的户外环境千差万别,按照25年使用寿命的标准要求,组件和其采用的关键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受行业重视。

  根据传统的组件评估过程,“通过2000小时、3000小时的湿热实验去证明组件能够在户外使用25年,这其实是有待斟酌的。”采访中,杜邦光伏氟材料市场经理付波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光伏组件户外失效的案例,在北美地区一个运行仅4年的光伏系统中,组件背面的背板材料已经完全剥落,而这些组件都来自知名厂商并且通过了相关认证。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组件的相关标准测试并不能发现这种剥落开裂现象。相反,一些光伏组件在使用接近20年后,机械性能仍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经过3000小时的室内湿热实验,性能则表现出明显下降。可见,一些传统的室内评估实验难以真实反映光伏组件在户外长期运行的情况。

  另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使用环境差异巨大,光伏组件的户外衰减模式也十分复杂。据付波介绍,很多组件在中国、印度的衰减就要快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

  “因为在室外要运行20到30年,目前还没有人在实验室的条件下重新模拟这样的室外环境。”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的Kohji Masuda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认证环节尚存局限

  目前,我国光伏组件及材料的认证主要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相关光伏行业的标准进行测试。例如《IEC6121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标准明确注明:试验程序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合理的经费和时间内确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表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通过此试验的组件的实际使用寿命期望值将取决于组件的设计以及它们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换言之,“通过IEC61215标准的测试也并不代表组件一定可以达到25年的使用寿命”,TUV南德北京分公司光伏部门经理罗欣莲告诉记者。认证和测试机构拿到的是送样产品,而“送样和我们在生产线上随便拿一个产品送到实验室测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通常送样可以顺利通过测试,但在现实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未必能完全遵照最初的设计。而且在时间方面,目前只有北美地区的测试是一年四次,其他地区只是一年一次。

  像玉器一样脆弱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规模已经占到全球65%以上,但面向“十三五”,光伏行业还要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建立起全产业链的技术能力和配套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更加规范适用的标准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呼声。

  据罗欣莲介绍,一些IEC标准主要是根据模型推算得出,而且很多是通过电子产品的户外条件进行推算,这些标准会和实际情况存有一定差异。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具体问题。

  中电投科研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赵辉提出,现在很多的光伏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就像玉器一样脆弱”,出厂后的下游环节有很大的压力,而相关标准在这一层面并不明确。罗欣莲还说,“就国外光伏组件的整体情况而言,IEC的认证标准相对处于一个准入门槛的地位,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标准。国际标准应当是最低标准,然后分别是国内标准和行业标准,最高的应该是企业标准,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这样的标准体系。”

  梁志鹏表示,未来国家层面将进一步支持达标的优质产能的推广,例如加强领跑者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给先进的制造企业提供专门的市场,支持先进产能规模的扩大,进而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京最大光伏充电站动工年底建成

来自:中国节能服务网              发布时间:2015-10-22

昨天,本市最大的超级光伏充电站在石景山区正式破土动工。该充电站总投资1500万元,将建成50根充电桩,预计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该项目由首钢和富电科技公司合作,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是本市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重点项目。富电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充电站外观形似太空飞船,建筑能源提供全部由太阳能完成,达到电力完全自给自足,具备每天为80辆电动车充电的能力。目前,市面上的国产、日系和欧美三大车系电动车,都可以在这个充电站内实现充电。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朋介绍,截至今年年底,共计会有1500个充电桩完成施工并投入运行,实现距离市中心5公里以内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座大型换电站及1.3万根充电桩,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及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其中,在私人自用领域累计建成6400余根自用充电桩,主要安装在居民小区内的个人停车位上,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基本充电保障;在社会公用领域已建成3000余根公用充电桩,其中今年1-9月份新增约1500根,完成去年全年的建设数量,四季度仍将有大量在建充电设施陆续投用,进一步完善本市中心城区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的公用补电网络,显著缓解电动汽车用户出行的“里程焦虑”。


 

五、光伏牵手农业 未来到底能走多远?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2

光伏历来被认为是众多新能源种类中最具前景的能源利用形式之一,随着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光伏的利用模式也不断创新,“光伏+农业”无疑成为我国在光伏应用领域的新突破,新的投资热点亟待挖掘。

  光伏与农业“联姻”并非偶然 

当下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这个阶段的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工业、新兴技术以及信息紧密相连。于是可再生能源这个能源界的新秀,便能够进入到农业现代化的领域之中。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清洁能源走进农业成为必然。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简易设备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是宝贵的光伏发电资源。农业大棚往往连接成片,具备分布式发电和并网的条件。有专家预测,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假如能将这些透光屋面充沛应用,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还能够应用温室本身作为光伏发电修建根基,生产的电力资源能够直接供给温室内的照明灯、灌溉设施、植保设施等应用。剩余的能源还能够供应附近的居民生产生活。

农业和光伏“联姻”,可以建立起“棚内种菜、棚顶发电”的新模式。以日光温室为例,其顶部安装120块电池板的日发电量,可满足大棚卷帘机械、降温系统、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发生器、植物生长灯等生产设备的用电需求,剩余电量可直接通过并网系统并入电网。

农业光伏温室大棚就是这样一种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它采用钢制骨架,上覆太阳能光伏组件,以保证光伏发电组件的光照要求和整个温室大棚的采光要求。太阳能光伏发出的直流电,直接为农业温室进行补光,并直接支持温室大棚农业设备的正常运行,驱动水资源灌溉,同时解决冬季温室大棚供暖,提高大棚温度,促进作物快速增长。

  光伏农业应用峥嵘初露 

光伏农业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行业上下力捧,其对国内农业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被视为提振整个行业的“救星”,光伏使农业华丽转身,穿上了高科技的新装。

目前,我国光伏农业大棚项目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江西等传统农业大省,这些省份光照条件较好,并且有大量的农业大棚。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我国有一定规模的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项目等已经达到400多个。截至2013年年底,国家审批通过的农业光伏和渔业光伏互补项目达2.9GW,已有超过2GW的光伏农业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签约拟建。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光伏农业产品,短期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

2015年9月,华北地区第一个光伏农业项目——天津精武镇20兆瓦农业科技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占地1000余亩,以光伏发电、观光旅游、农业种植三大产业为主,预计年产值1.2亿元,年均发电量为2200万度。项目在增加精武镇及周边电力供应的同时,将带动该镇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

近几年,英利、保利协鑫、青岛昌盛等知名光伏企业均有涉足光伏农业项目,大大促进了国内光伏农业项目的发展。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集团农业和新能源两大板块是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的,而这也将是通威未来的竞争优势之一。青岛昌盛日电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设施的结合,在农业大棚上安装光伏发电,棚下发展高端农业,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为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树立了典范。

  光伏农业发展之路道阻且长 

当前,涉足光伏农业的企业纷纷加快了发展步伐。正是由于这些大公司的加入以及整个行业的努力,使得光伏农业在前期的系统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将越来越完善。

然而,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光伏与农业结合后,如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仍是个大问题。

光伏与农业的结合这一想法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来。我国地域广阔,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而光伏在压力承受上有一定限制;光伏组件在电线接口部分要求环境干燥,但是温室环境一般都温暖潮湿,这对光伏组件的绝缘防腐来说是不利的。

此外,光伏农业作为新生产业,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设定,没有一个同时适用于农业与光伏的标准。由于参与进来的人目标不尽相同,导致光伏农业项目混乱,迫切需要建立起能让这个产业规范起来的标准,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实现目标统一,降低冲突的发生,光伏农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六、北京最大光伏超级充电站开工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10月20日,北京石景山光伏超级充电站正式破土动工。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充电站总投资1500万元,光伏装机量为160KW,不仅可满足80辆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还能实现整座建筑电力的自给自足,是北京市目前最大的光伏充电站。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创造条件,鼓励PPP模式推动政策快速落地,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石景山光伏超级充电站还是北京市首个真正落地的PPP项目。据了解,该项目由首钢集团与北京富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电科技”)共同投资落成,双方通过PPP模式参与北京市新能源充电+立体停车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建成5座大型换电站及1.3万根充电桩,”北京市发改委高朋副主任介绍说,“在社会公用领域,今年1-9月全市共新增1500根充电桩,在四季度仍将有大量在建充电设施陆续投运。” 

“这仅是个开始,今后在北京市丰台、亦庄等地区我们将有大量PPP充电设施项目陆续落地。”富电科技董事长庞雷告诉记者。 

作为北京市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重点项目,石景山光伏超级充电站还应用了多项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利用,其能源均来自于光伏发电,并应用了智能微电网、超级无线网络技术、低碳技术等。此外,该充电站可兼容市面上主流的国产、日系和欧美等三大车系电动车充电标准。 

首钢集团旗下的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佘国平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的试运行期间可对公众予以一定优惠。至于对车主的电费政策,庞雷表示,依旧以发改委公布的“公共场所充电执行大工业电价,并在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为准。 

记者还获悉,首钢集团与富电科技双方首批计划重点实施亦庄E16地块公共停车设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停车场、首钢居民小区停车楼等10个项目,建成充电桩400个,立体车位4000个。至2017年计划投资70亿元,建成充电桩5万个,立体车位15万个;至2020年计划建成充电桩15万个,立体车位40万个,总投资规模约200亿元。


 

七、习大大将参观的石墨烯是什么东东?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10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展开为期5日的访英之旅。按照行程表,在访英的最后一日,习近平将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这里代表着全世界最领先的石墨烯研究水平。

资本市场立即闻风而动,19日石墨烯概念股全线大涨。截至当日收盘,石墨烯板块涨幅为1.79%,包括西藏城投(600773,股吧)、德尔未来(002631,股吧)、东旭广电三只股票涨幅高达9%,其中西藏城投更是封死涨停,悦达投资(600805,股吧)、南都电源(300068,股吧)的涨幅也超过5%。

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将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发展规划,而石墨烯正是新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材料性能,石墨烯一直被科技界寄予厚望,科学家认为石墨烯有望引发新一轮电子工业革命。华为总裁任正非更是直言,“这个时代将来最大的颠覆,是石墨烯时代颠覆硅时代。”

据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的研报统计,截至2015年5月,目前涉及石墨烯业务的上市公司有14家,但仅停留在小规模投资上,并未有一家企业真正形成规模销售。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于石墨烯的出版物和专利数量的领先者,但是在高端研发以及实际应用上,中国的石墨烯产业仍需要走过漫长的路。

  能改变世界的新材料 

在习近平的访英之旅中,曼彻斯特大学的国家石墨烯研究所成为一大亮点。资料显示,曼彻斯特大学有全世界最领先的石墨烯研究,2004年该大学的两位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超新星,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室温下最好的导电和导热材料,也是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其具备极高的透光性和极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成为多个领域的替代材料。石墨烯一直被科学界视为硅的最佳代替者,从而引发新一轮电子工业革命。

目前石墨烯的应用已经开展,包括散热材料、柔性触摸面板、微型传感器、二次电池、芯片材料等领域在内均有它的身影。纽约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JiwoongPark表示,石墨烯的应用还包括医疗设备和太空技术,“对于石墨烯能实现的功能,最终的效果都非常好,这一领域存在令人惊喜的机会”。

据机构预测,2018年全球石墨烯规模将达到329亿美元,其中能源存储领域规模约122亿美元,柔性透明电极、柔性导线打印领域规模约83亿美元,散热管领域规模约64亿美元,太阳能薄膜领域规模约46亿美元,生物医药、催化剂领域规模约14亿美元。

  科技巨头早已瞄准石墨烯 

对于科技巨头来说,石墨烯的出现有望彻底改变一直以来硬件材料对硅的依赖,特别是石墨烯在电池领域上有着重大突破。2014年,韩国宣布发明最新的石墨烯超级手机电池,可存储与传统电池等量的电量,但充电时间只需16秒。

相对于当前技术,石墨烯的厚度更薄、强度更大、弹性更好,非常适合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可折叠成智能手机等。庞大的可穿戴设备市场,让石墨烯拥有广阔的商业应用空间。根据NPDDisplaySearch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及预测报告显示,随着各厂商陆续推出以及消费者的采用知觉提高,预计于2015年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将达到全球9200万台,而且2014年起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预计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将达1.53亿台。

事实上,三星、苹果和IBM等科技公司早已看到石墨烯的潜力,并开始储备石墨烯的相关专利技术。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信息,2014年三星拥有38项专利申请,其中至少17项在发明概要中提到了“石墨烯”一词,而苹果也有两项美国专利申请与石墨烯有关。

此外,去年IBM已成功研制出首款由石墨烯圆片制成的集成电路,而且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30亿美元研究下一代芯片技术,这笔投资相当于IBM在2013年研发费用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石墨烯行业尚未成熟,多数项目仍处于研究阶段,不过包括联想、酷派、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均对石墨烯抱有浓厚兴趣,预计未来石墨烯将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国内企业密集布局 

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总协调人JariKinaret教授用“热火朝天”来形容目前中国对石墨烯的研发。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于石墨烯的出版物和专利的领先者。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数量超过2200项,约占全世界的1/3,并位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日益受到国家重视。2012年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新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具体到石墨烯领域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陆续拨款超过3亿元资助石墨烯相关项目,此外还引导石墨烯产业成立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已达到53家,6位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分别对石墨烯技术路线、标准战略、专利布局、国际合作和产业促进进行支持和合理引导。

据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国计划从多方面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包括出台石墨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创建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以及成立首个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并设立1亿元石墨烯相关项目投资基金。

在政策扶持预期加强背景下,石墨烯也受到产业资本的青睐。据华泰证券的研报统计,截至2015年5月,目前涉及石墨烯业务的上市公司有14家,包括方大炭素(600516,股吧)、华丽家族(600503,股吧)、中国宝安(000009,股吧)、中超电缆、南都电源等。

但受制备技术和成本因素影响,目前国内的石墨烯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原料质量要求较低而且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领域,市面上的石墨烯产品主要为粉体、涂料、散热膜和触控屏。而三星等石墨烯技术巨头则在晶体管、柔性透明电极、触摸面板等领域均有核心技术。可以预见的是,国内石墨烯产业在不断提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积累。



八、光伏行业债务拖欠现象严重 影响光伏企业健康发展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随着海外光伏市场的不断萎缩,新兴市场的崛起无疑是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市场近几年来正从低谷走出阴影,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国光伏市场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字,2015年国家能源局规划17.8GW无疑是让所有光伏人为之振奋的目标。但是在政策光环之下,许多光伏企业和项目公司依然面临了许多严峻的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光伏补贴发放不及时和光伏企业债务难讨回等问题。

随着行业的热潮,很多光伏制造企业出货量猛增,供不应求,多数企业也纷纷开始盈利,行业的春天似乎是姗姗来迟。然而,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却有难以言表的苦衷,种种不利因素也逐渐浮现。出货量是增长了,但是款却迟迟收不回来。

近日,记者就从韩华新能源的某位管理人员处了解到了关于韩华新能源与某公司的债务问题。据这位管理人员介绍,在2014年12月,韩华就与该公司签订了30兆瓦组件供应合同,并与当月就交付了所有产品。但时至今日,该公司依然拖欠韩华新能源高达55%的款项逾期未付,该公司也未曾出具过任何明确的付款计划。

中国光伏在近几年内可谓是大起大落,经历了行业的大洗牌,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希望抓住机遇,突破阴霾。一个产业需要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内的创新与合作。谈到创新,该公司的业务模式无疑是近年来光伏行业内备受瞩目的全新方向,行业发展需要新的理念来推动。谈到合作,要想走的更远,一家企业需要朋友,企业诚信是决定能否有朋友的关键。光伏行业是否能够进入良性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重视自己的作用。

 

 

九、石墨烯会走入寻常百姓家吗?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打破砂锅 

近日,一种石墨烯智能发热理疗系列产品如护腰、围巾、发热户外服等,让人眼前一亮,其集轻便、可移动且有温度于一身,令很多人连连点赞。请关注——石墨烯会走入寻常百姓家吗?

母亲腰肌劳损畏寒怕冷,需要个保暖护腰;伏案久常颈椎酸痛,有个便携理疗仪就好了;小孩体质弱易感冒,天冷时不得不把他裹得很厚……秋冬时期,一些朋友在想方设法寻找有效的保暖御寒方式,而市面上很多产品在便捷性和取暖效果上还不尽如人意。

近日,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市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主办的“走进烯时代·2015石墨烯生活应用”新闻发布会上,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石墨烯智能发热理疗系列产品如护腰、围巾、发热户外服等,让人眼前一亮,其集轻便、可移动、有温度于一身,令很多人连连点赞。这是不是意味着神奇的石墨烯材料因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之后,在短短几年开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大幕呢?

  有温度的石墨烯暖人心 

石墨烯护腰貌似平常,科技日报记者将其围在腰部,竟顿感后腰处温暖宜人。拿下仔细一看,原来其内含一层能发热的薄膜,并有一条很细的缆线与腰带端兜里一个名片夹大小的方盒连接。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冠平教授介绍说:“传统护腰升温慢、温度低,且不便于携带,而石墨烯护腰由内衬层、石墨烯加热膜层和外敷层组成,其内的碳原子产生的热能3秒内迅速升温,仅10秒可达35℃。石墨烯独特的晶粒取向可让护腰产品均匀发热。起主要作用的加热膜由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墨烯制成。小方盒是USB插口充电器,采取蓝牙控温和控制盒控温模式,可持续恒温发热5—6小时,有三个档位供调节。像这样有温度的系列产品还有护腿、围巾、户外服和坐垫等,轻薄柔软便于携带。”

这类石墨烯产品的理疗效果怎样?清华大学医学院王钊教授回答说,研究发现,除了智能保暖,石墨烯在发热过程中产生的8—14微米远红外线是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波段,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促进生物生长和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和增加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冯冠平强调,未来这类石墨烯应用产品还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例如护腰也可以用手机控制;3年后其中的充电器体积会减小一半。目前,常州已启动让在户外执勤的公安交警使用“石墨烯”户外服。

  石墨烯具有高导热性 

目前,在既有的一些应用中,石墨烯材料被称作工业味精,少量添加到一些材料中能增强一定性能,那么对于这一系列新产品业内专家如何评价呢?

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博士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现在国内外推出的各式各样的石墨烯产品主要是作为添加剂使用。尽管其部分性能为原有材料提供了非常好的性价比,但是这些产品并没有展现出石墨烯最优异的性能。而新产品上的发热膜材料完全基于石墨烯高导热性而制造,石墨烯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在加热保暖上具备了其他传统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而运用了这一属性的石墨烯生活应用新品的面世,将彻底颠覆人们对传统保暖产品及方式的认识,重新定义‘保暖产品’,开创‘新保暖’的石墨烯时代。这属于‘杀手级’的产品,而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有未来。”

据冯冠平介绍,除了将石墨烯的高导热性用在可穿戴设备上,还可以用于室内采暖。室内面积10平方米只需一幅石墨烯采暖画便可使整个房间迅速温暖,其表面温度最高可达75℃—85℃,电热转换率高至99%,不仅大大提升取暖效果和节约用电成本,还美化节省室内空间及提升生活品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在冰箱的耗电量主要是因除霜造成,不久后重量级的用途是将这种属性用于冰箱除霜的高效节能上,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也许会引发制冷行业的革命。

  石墨烯产业化前景广阔 

近些年来,欧洲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石墨烯旗舰计划”,并斥巨资投入研发。从国际态势看,我国的石墨烯应用产品处于怎样的态势呢?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张朝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由于石墨烯本身是非常新的材料,世界上除了中国外,欧美及亚洲的日韩,不管是政府、研究机构,还是企业都投入巨资在这个领域。应该说,我国率先抓住了机会,现在与世界研究水平相比基本上齐头并进,并且有些方面还走到了前面,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包括现在推出的石墨烯加热膜,不仅仅发挥出这种材料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还能与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

李义春指出,为防止像多年前纳米技术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在国内已全面整合资源和围绕创新基地布局,分别在哈尔滨、青岛、常州、北京、上海和深圳展开,使政府、产、学和研紧密结合,形成聚合效应;在国际上,密切与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家交流与合作。相比欧洲目前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我国在创新应用的推进速度方面几乎领先一个台阶,已成为全球石墨烯产业的领跑者。2020年预计以展现石墨烯真正属性的应用产品将达万亿产量。未来我国石墨烯的发展将不可限量,除了即将掀起的智能穿戴革命,在太阳能、环保、军工、制造等各行业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十、SPN CEO:屋顶是光伏发电的最佳场所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总部位于加拿大的Solar Power Network(以下称SPN)从事的是以屋顶设置型为中心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营业务。其在日本也因在工厂和流通铺的屋顶上设置光伏发电系统而实现了业绩增长。记者就SPN在日本的战略和市场展望采访了该公司社长兼CEO(首席执行官)Peter Goodman。

笔者:请谈谈贵公司在北美的业绩和在日本的战略。

Goodman:我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和日本实施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下,在加拿大和日本约施工了运营了600处、300MW以上的光伏发电设备。2013年4月设立了日本法人,展开了屋顶型业务。迄今已在日产汽车集团的九州工厂、Beisia的33座设施(29MW)、米利的14座设施(12MW)、TrialCompany的32座设施(12.5MW),以及静冈县富士市西部净化中心等设置了系统。

以“32日元”以上的200MW、“27日元”的200MW为目标

笔者:请介绍一下今后在日本的目标。

Goodman:除了已经签约的之外,包括正与电力公司协商并网的案件在内,目前有合计输出功率约为200MW的项目。这些都是电力收购价格在32日元/kWh(不含税)以上的。我们今后2年内将力争使这些项目开始售电。并且,2015年度下半年通过设备认证、收购价格为27日元/kWh的项目,也签约了合计200MW左右,目标是在在今后2年内设置。

笔者:经济产业省公布了2030年计划实现的电源构成(能源优化组合),其中光伏发电为低于认证量的64GW,给人以转为了抑制性政策的印象。您如何看待日本政府的这种能源政策?

Goodman:从推进光伏发电这点来看,我认为明显是错误的。认证容量超过了80GW,但能源优化组合只预估64GW,这是为日本的光伏市场泼冷水。原来就曾因为并网搁置问题,出现过以无限制无补偿的输出抑制为条件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融资变得非常困难。

笔者:在日本国内,关于地产地消型可再生能源,认为今后应该在政策上支援普及的声音越来越强。

Goodman: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对远离需求地的野外型百万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与靠近需求地的分散型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措施应该是不同的。在加拿大安大略省,FIT导入之初像也日本一样采取相同的支援制度,但经过试错摸索,改为了对包括屋顶光伏发电在内的小规模分散型电源实施FIT,而对大规模野外型百万光伏电站采取投标方式的两种方式。

把屋顶型作为FIT的对象,是因为认识到靠近需求地的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负担较小,意义重大。而且还考虑到,与规模效应较大的野外型百万光伏电站相比,屋顶型等小规模分散型光伏发电比较费力,在成本方面处于劣势。

 

 

十一、数据解读:分布式光伏未来空间何在?

来自: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5-10-22

2015年10月20日下午4点,《2015年1-9月光伏发电建设信息简况》(以下简称《简况》)一经国家能源局网站曝光,整个中国光伏圈顿时热闹了起来,无论是电站、组件、系统、逆变器、硅料……统统都在迄今为止已完成的37.95GW光伏装机总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路人马也纷纷上场,开始了对这份充满了数字、隐喻着无限未来的光伏蓝图进行了各种角度的解读。大家都在关心光伏的装机重量,小编更加看重的却是在光伏装机总量150GW的未来中分布式所占的份额。

  分布式的优势 

  《简况》直面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弃光”风波,国家能源局最新书库表明,到2015年9月,全国光伏弃电总量达到了30亿千瓦时,但是很显然,这个里面没有也不可能有分布式发电。这给友谊投资分布式光伏的业主和投资人极大的鼓励和信心,政策方面的支持是一部分,市场在那里,在全国4563亿千瓦时的用电总量里,总有分布式光伏的位置,就看分布式能发展到哪一步。分布式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阻力。

  《简况》表明,到2015年9月30日为止,全国光伏装机总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7.95GW,其中,小编最关注的分布式只有6.26GW,2015年新增的9.9GW的光伏总量里,分布式占到了1.58GW的份额,联系到2014年度国家能源局8GW的分布式装机目标,仍有不少的差距,说明在各地政府光伏扶植政策的推动下,分布式光伏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问题和阻力仍然很大。分布式发电在全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结合国家电网的最新数据,我们发现《简况》中所曝光的分布式发电,在全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有了极大的提升。算上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光伏发电在2015年9月的全国电力结构中已经占到相当的份额,达到7%,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在9月全国总发电量结构中只占2.5%,同时,数据证明分布式发电在最近两年发展迅速,2014年分布式发电是2010年的10.6倍。而《简况》数据则有告诉我们,在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的装机总量就超过了2014年全年总量的近50%。在分布式装机前10的省份里,东部发达省份占到一半以上。

在《简况》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分布式光伏装机总量排行前十的省份,跟分布式新增装机量前10省份几乎重合,其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其中,江、浙、粤为代表,不仅在新增装机量排到前端,在总量上相对其他省份也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有光伏装机的省份里,有不少省份分布式装机为0。在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的扶植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分布式光伏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分布式装机前3的省份当中,相对照光伏电站,我们看到分布式光伏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在用电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这些寸土寸金的省份,适合建造光伏电站的土地其实真的不多,但这正好给了分布式机会。2020年150GW的总目标中,分布式拥有更大的优势。

结合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对于未来150GW的光伏装机目标,我们已经完成了近1/3,而在光伏电站的减速慢行当中,分布式光伏拥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挑战。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到底还有多大的缺口?很值得光伏产业上下认真思考。